地球轨迹方程

时间:2024-03-22 07:02:48
地球轨迹方程

地球轨迹方程

地球轨迹方程, 人们生活在地球当中,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,地球转一圈长度,也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长,对于地球的运动轨迹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,下面一起来看看地球轨迹方程。

  地球轨迹方程1

GM/(R+h)=4π(R+h)/T,GM=gR,两式联列即可。

如果把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当做正圆,并且地球做匀速运动,建立这样一个简化模型之后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处理方式:地球每天运动的角度为360°/365天=0.986°。

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,那只要计算当天和夏至日的差距就可以了。比如今天6月5日,和夏至差17天,那和地球相差的角度=16.76°≈17°。

地球轨道

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路径,大体呈偏心率很小的椭圆,其半长轴(a)1.496×108千米;半短轴(b)1.4958×108千米;半焦距(c)25×105千米;周长(l)9.4×108千米。

地球椭圆轨道的偏心率(e)和扁率(f)分别为(1/60或0.016和1/298.25),太阳即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。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变化在1.471×108~1.521×108千米之间,平均距离为1.496×108千米。地球轨道所在的平面,就是黄道面。

  地球轨迹方程2

物体是在时空中运动的,即物体运动的规律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。因此,定量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,就必须对时间和空间进行计量,这就必须具 ……此处隐藏991个字……的r值为r2,比较一下二分前后的r值,即看一看是否满足条件r2 - r。

人类科学家已经能够重建地球过去有关的资料。太阳系的物质起源于45.672亿±60万年前,而大约在45.4亿年前(误差约1%),地球和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开始在太阳星云——太阳形成后残留下来的气体与尘埃形成的圆盘状——内形成。通过吸积的过程,地球经过1至2千万年的时间,大致上已经完全成形。

从最初熔融的状态,地球的外层先冷却凝固成固体的地壳,水也开始在大气层中累积。月亮形成的较晚,大约是45.3亿年前,一颗火星大小,质量约为地球10%的天体(通常称为忒伊亚)与地球发生致命性的碰撞。这个天体的部分质量与地球结合,还有一部分飞溅入太空中,并且有足够的物质进入轨道形成了月球。

释放出的气体和火山的活动产生原始的大气层,小行星、较大的原行星、彗星和海王星外天体等携带来的水,使地球的水份增加,冷凝的水产生海洋。新形成的太阳光度只有太阳的70%,但是有证据显示早期的海洋依然是液态的,这称为微弱年轻太阳谬论矛盾。温室效应和较高太阳活动的组合,提高了地球表面的温度,阻止了海洋的凝结。

有两个主要的理论提出大陆的成长:稳定的成长到现代和在早期的历史中快速的成长。研究显示第二种学说比较可能,早期的地壳是快速成长的,随后跟着长期稳定的大陆地区。

在时间尺度上的最后数亿年间,表面不断的重塑自己,大陆持续的形成和分裂。在表面迁徙的大陆,偶尔会结成超大陆。大约在7.5亿年前,已知最早的一个超大陆罗迪尼亚开始分裂,稍后又在6亿至5.4亿年时合并成潘诺西亚大陆,最后是1.8亿年前开始分裂的盘古大陆。

《地球轨迹方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